分类 管理维护 下的文章

Google资料的时候,无意发现的,效果非常不错!
占用内存小(5M左右),适用多平台(OpenVZ可用)
单线程下载速度提升2-10倍,抽的时候效果更明显。拿了个拉斯维加斯的VPS测试,安装之前,联通6M单线程下载速度在50kb/s左右摇摆,启用后上升到400kb+

效果是不错的!不过作者也说了对于不加速就可以跑满带宽的类型来讲(多线程下载),开启后反而由于多出来的无效流量,导致速度减半。所以对于多线程/高速链路,这个方案是不适合的。

一键安装代码转载于hostloc的@lazyzhu
将如下代码保存为:net_speeder_lazyinstall.sh

#!/bin/sh
 
# Set Linux PATH Environment Variables
PATH=/bin:/sbin:/usr/bin:/usr/sbin:/usr/local/bin:/usr/local/sbin:~/bin
export PATH
 
# Check If You Are Root
if [ $(id -u) != "0" ]; then
    clear
    echo -e "\033[31m Error: You must be root to run this script! \033[0m"
    exit 1
fi
 
if [ $(arch) == x86_64 ]; then
    OSB=x86_64
elif [ $(arch) == i686 ]; then
    OSB=i386
else
    echo "\033[31m Error: Unable to Determine OS Bit. \033[0m"
    exit 1
fi
if egrep -q "5.*" /etc/issue; then
    OST=5
    wget http://dl.fedoraproject.org/pub/epel/5/${OSB}/epel-release-5-4.noarch.rpm
elif egrep -q "6.*" /etc/issue; then
    OST=6
    wget http://dl.fedoraproject.org/pub/epel/6/${OSB}/epel-release-6-8.noarch.rpm
else
    echo "\033[31m Error: Unable to Determine OS Version. \033[0m"
    exit 1
fi
 
rpm -Uvh epel-release*rpm
yum install -y libnet libnet-devel libpcap libpcap-devel gcc
 
wget http://net-speeder.googlecode.com/files/net_speeder-v0.1.tar.gz -O -|tar xz
cd net_speeder
if [ -f /proc/user_beancounters ] || [ -d /proc/bc ]; then
    sh build.sh -DCOOKED
    INTERFACE=venet0
else
    sh build.sh
    INTERFACE=eth0
fi
 
NS_PATH=/usr/local/net_speeder
mkdir -p $NS_PATH
cp -Rf net_speeder $NS_PATH
 
echo -e "\033[36m net_speeder installed. \033[0m"
echo -e "\033[36m Usage: nohup ${NS_PATH}/net_speeder $INTERFACE \"ip\" >/dev/null 2>&1 & \033[0m"

之后执行

sh net_speeder_lazyinstall.sh

项目作者:http://www.snooda.com/read/324
googe项目库:http://code.google.com/p/net-speeder/
本文部分参考: http://www.im1987.com/post/853.html

以CentOS系统为例,我们经常通过SSH连接到服务器或者VPS作业,编译程序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比如LNMP、DA等。如果此时网络突然断开连接,那就折腾了!我们可以安装Screen来预防这种情况,即使和远程服务器断开连接,编译依然会继续进行,我们重新连接后就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界面,也许已经安装完成了。

screen -S lnmp #创建一个screen会话,名称为 lnmp

如果提示找不到命令,我们可以运行安装命令:yum install screen

命令:

screen -ls #查看所有screen会话
快捷键 Ctrl+a+d 保存当前的screen会话,返回
exit #退出关闭screen会话
screen -wipe lnmp #删除名称为lnmp的会话
screen -r lnmp #恢复名称为lnmp的会话

一、CentOS 修改IP地址
修改对应网卡的IP地址的配置文件
# vi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注意:用之前先看一下ifconfig,有的系统中,IP地址没有配在eth0上,配到eth1上,就要进行对应的修改修改以下内容

DEVICE=eth0 #描述网卡对应的设备别名,例如ifcfg-eth0的文件中它为eth0
BOOTPROTO=static #设置网卡获得ip地址的方式,可能的选项为static,dhcp或bootp,分别对应静态指定的 ip地址,通过dhcp协议获得的ip地址,通过bootp协议获得的ip地址
BROADCAST=192.168.0.255 #对应的子网广播地址
HWADDR=00:07:E9:05:E8:B4 #对应的网卡物理地址
IPADDR=12.168.1.2 #如果设置网卡获得 ip地址的方式为静态指定,此字段就指定了网卡对应的ip地址
IPV6INIT=no
IPV6_AUTOCONF=no
NETMASK=255.255.255.0 #网卡对应的网络掩码
NETWORK=192.168.1.0 #网卡对应的网络地址
ONBOOT=yes #系统启动时是否设置此网络接口,设置为yes时,系统启动时激活此设备

二、CentOS 修改网关
修改对应网卡的网关的配置文件
[root@centos]# vi /etc/sysconfig/network
修改以下内容
NETWORKING=yes(表示系统是否使用网络,一般设置为yes。如果设为no,则不能使用网络,而且很多系统服务程序将无法启动)
HOSTNAME=centos(设置本机的主机名,这里设置的主机名要和/etc/hosts中设置的主机名对应)
GATEWAY=192.168.1.1(设置本机连接的网关的IP地址。例如,网关为10.0.0.2)

三、CentOS 修改DNS
修改对应网卡的DNS的配置文件
# vi /etc/resolv.conf
修改以下内容
nameserver 8.8.8.8 #google域名服务器
nameserver 8.8.4.4 #google域名服务器

四、重新启动网络配置
# service network restart

# /etc/init.d/network restart

六、修改 IP 地址
即时生效:
# ifconfig eth0 192.168.0.2 netmask 255.255.255.0
启动生效:
修改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修改网关 Default Gateway
即时生效:
# route add default gw 192.168.0.1 dev eth0
启动生效:
修改 /etc/sysconfig/network
修改 DNS
修改/etc/resolv.conf
修改后可即时生效,启动同样有效
修改 hostname
即时生效:
# hostname centos1
启动生效:
修改/etc/sysconfig/network

参考:http://wuhuizhong.iteye.com/blog/780602

1:安装ipmitool

无论是centos,还是ubuntu都可以直接安装,源里都有

yum -y install ipmitool

apt-get -y install ipmitool

2:加载IMPI

http://wiki.adamsweet.org/doku.php?id=ipmi_on_linux

modprobe ipmi_msghandler
modprobe ipmi_devintf
modprobe ipmi_si

3:使用

查看ipmi信息

# ipmitool lan prinet

设置ipmi ipaddress

# ipmitool lan set 1 ipaddr 172.16.124.62

设置掩码

# ipmitool lan set 1 netmask 255.255.0.0

查看用户

# ipmitool user list 1
ID Name Callin Link Auth IPMI Msg Channel Priv Limit
2 ADMIN false false true ADMINISTRATOR

把管理员密码修改成 :chenshake
# ipmitool user set password 2 chenshake

参考:http://yyri.blog.163.com/blog/static/148943951201212364551621/

在Linux下glibc提供了我们事先编译好的许多timezone文件, 他们就放在/usr/share/zoneinfo这个目录下,这里基本涵盖了大部分的国家和城市

# ls -F /usr/share/zoneinfo/  
Africa/      Chile/   Factory    Iceland      Mexico/   posix/      Universal  
America/     CST6CDT  GB         Indian/      Mideast/  posixrules  US/  
Antarctica/  Cuba     GB-Eire    Iran         MST       PRC         UTC  
Arctic/      EET      GMT        iso3166.tab  MST7MDT   PST8PDT     WET  
Asia/        Egypt    GMT0       Israel       Navajo    right/      W-SU  
Atlantic/    Eire     GMT-0      Jamaica      NZ        ROC         zone.tab  
Australia/   EST      GMT+0      Japan        NZ-CHAT   ROK         Zulu  
Brazil/      EST5EDT  Greenwich  Kwajalein    Pacific/  Singapore  
Canada/      Etc/     Hongkong   Libya        Poland    Turkey  
CET          Europe/  HST        MET          Portugal  UCT  

在这里面我们就可以找到自己所在城市的time zone文件. 那么如果我们想查看对于每个time zone当前的时间我们可以用zdump命令

# zdump Hongkong  
Hongkong  Fri Jul  6 06:13:57 2007 HKT  

那么我们又怎么来告诉系统我们所在time zone是哪个呢?这里举例一种比较方便的

我们可以在/usr/share/zoneinfo下找到我们的time zone文件然后拷贝去到/etc/localtimezone(或者做个symbolic link)

我们想把time zone换成上海所在的时区就可以这么做

# ln -sf /usr/share/zoneinfo/posix/Asia/Shanghai /etc/localtime  
# date  
Fri Jul  6 06:35:52 CST 2007  

date是查看当前系统时间

第二种方法:

vi /etc/crontab
加上一句:
00 0 1 * * root rdate -s time.nist.gov
time.nist.gov 是一个时间服务器.

参考自:
http://www.linuxsir.org/bbs/thread307840.html
http://blueicer.blog.51cto.com/395686/116426

一、安装

我的是centos系统,可以直接使用yum安装。

[root@test /]# yum install lsof

等待安装成功。

如果你下载源码或者二进制安装也可以。

先下载

[root@test /]# wget http://down1.chinaunix.net/distfiles/lsof_4.76.tar.gz

安装:

[root@test /]# tar -zxvf lsof.tar.gz

[root@test /]# cd lsof_4.78/

[root@test /]# tar -xvf lsof_4.78_src.tar

[root@test /]# ./Configure linux

[root@test /]# make

不出意外的搞定手工。

二、lsof简介

lsof(list open files)是一个列出当前系统打开文件的工具。在linux环境下,任何事物都以文件的形式存在,通过文件不仅仅可以访问常规数据,还可以访问网络连接和硬件。所以如传输控制协议 (TCP) 和用户数据报协议 (UDP) 套接字等,系统在后台都为该应用程序分配了一个文件描述符,无论这个文件的本质如何,该文件描述符为应用程序与基础操作系统之间的交互提供了通用接口。因为应用程序打开文件的描述符列表提供了大量关于这个应用程序本身的信息,因此通过lsof工具能够查看这个列表对系统监测以及排错将是很有帮助的。

三、命令详解
1、在终端下输入lsof即可显示系统打开的文件,因为 lsof 需要访问核心内存和各种文件,所以必须以 root 用户的身份运行它才能够充分地发挥其功能。

lsof输出各列信息的意义如下:

COMMAND:进程的名称
PID:进程标识符
USER:进程所有者
FD:文件描述符,应用程序通过文件描述符识别该文件。如cwd、txt等
TYPE:文件类型,如DIR、REG等
DEVICE:指定磁盘的名称
SIZE:文件的大小
NODE:索引节点(文件在磁盘上的标识)
NAME:打开文件的确切名称

其中FD 列中的文件描述符cwd 值表示应用程序的当前工作目录,这是该应用程序启动的目录,除非它本身对这个目录进行更改。txt 类型的文件是程序代码,如应用程序二进制文件本身或共享库,如上列表中显示的 /sbin/init 程序。其次数值表示应用程序的文件描述符,这是打开该文件时返回的一个整数。如上的最后一行文件/dev/initctl,其文件描述符为 10。u 表示该文件被打开并处于读取/写入模式,而不是只读 (r) 或只写 (w) 模式。同时还有大写 的W 表示该应用程序具有对整个文件的写锁。该文件描述符用于确保每次只能打开一个应用程序实例。初始打开每个应用程序时,都具有三个文件描述符,从 0 到 2,分别表示标准输入、输出和错误流。所以大多数应用程序所打开的文件的 FD 都是从 3 开始。

与 FD 列相比,Type 列则比较直观。文件和目录分别称为 REG 和 DIR。而CHR 和 BLK,分别表示字符和块设备;或者 UNIX、FIFO 和 IPv4,分别表示 UNIX 域套接字、先进先出 (FIFO) 队列和网际协议 (IP) 套接字。

2、lsof常用参数

lsof 常见的用法是查找应用程序打开的文件的名称和数目。可用于查找出某个特定应用程序将日志数据记录到何处,或者正在跟踪某个问题。例如,linux限制了进程能够打开文件的数目。通常这个数值很大,所以不会产生问题,并且在需要时,应用程序可以请求更大的值(直到某个上限)。如果你怀疑应用程序耗尽了文件描述符,那么可以使用 lsof 统计打开的文件数目,以进行验证。lsof语法格式是:

lsof [options] filename

常用的参数列表:

lsof filename 显示打开指定文件的所有进程
lsof -a 表示两个参数都必须满足时才显示结果
lsof -c string 显示COMMAND列中包含指定字符的进程所有打开的文件
lsof -u username 显示所属user进程打开的文件
lsof -g gid 显示归属gid的进程情况
lsof +d /DIR/ 显示目录下被进程打开的文件
lsof +D /DIR/ 同上,但是会搜索目录下的所有目录,时间相对较长
lsof -d FD 显示指定文件描述符的进程
lsof -n 不将IP转换为hostname,缺省是不加上-n参数
lsof -i 用以显示符合条件的进程情况
lsof -i[46] [protocol][@hostname|hostaddr][:service|port]
46 --> IPv4 or IPv6
protocol --> TCP or UDP
hostname --> Internet host name
hostaddr --> IPv4地址
service --> /etc/service中的 service name (可以不只一个)
port --> 端口号 (可以不只一个)

例如: 查看22端口现在运行的情况

[root@test /]# lsof -i :22
COMMAND PID USER FD TYPE DEVICE SIZE NODE NAME
sshd 1409 root 3u IPv6 5678 TCP *:ssh (LISTEN)

查看所属root用户进程所打开的文件类型为txt的文件:

[root@test /]# lsof -a -u root -d txt
COMMAND PID USER FD TYPE DEVICE SIZE NODE NAME
init 1 root txt REG 3,3 38432 1763452 /sbin/init
mingetty 1632 root txt REG 3,3 14366 1763337 /sbin/mingetty
mingetty 1633 root txt REG 3,3 14366 1763337 /sbin/mingetty
mingetty 1634 root txt REG 3,3 14366 1763337 /sbin/mingetty
mingetty 1635 root txt REG 3,3 14366 1763337 /sbin/mingetty
mingetty 1636 root txt REG 3,3 14366 1763337 /sbin/mingetty
mingetty 1637 root txt REG 3,3 14366 1763337 /sbin/mingetty
kdm 1638 root txt REG 3,3 132548 1428194 /usr/bin/kdm
X 1670 root txt REG 3,3 1716396 1428336 /usr/bin/Xorg
kdm 1671 root txt REG 3,3 132548 1428194 /usr/bin/kdm
startkde 2427 root txt REG 3,3 645408 1544195 /bin/bash
... ...

3、lsof使用实例

a、查找谁在使用文件系统

在卸载文件系统时,如果该文件系统中有任何打开的文件,操作通常将会失败。那么通过lsof可以找出那些进程在使用当前要卸载的文件系统,如下:

[root@test /]# lsof /GTES11/
COMMAND PID USER FD TYPE DEVICE SIZE NODE NAME
bash 4208 root cwd DIR 3,1 4096 2 /GTES11/
vim 4230 root cwd DIR 3,1 4096 2 /GTES11/

在这个示例中,用户root正在其/GTES11目录中进行一些操作。一个 bash是实例正在运行,并且它当前的目录为/GTES11,另一个则显示的是vim正在编辑/GTES11下的文件。要成功地卸载/GTES11,应该在通知用户以确保情况正常之后,中止这些进程。
这个示例说明了应用程序的当前工作目录非常重要,因为它仍保持着文件资源,并且可以防止文件系统被卸载。这就是为什么大部分守护进程(后台进程)将它们的目录更改为根目录、或服务特定的目录(如 sendmail 示例中的 /var/spool/mqueue)的原因,以避免该守护进程阻止卸载不相关的文件系统。

a、恢复删除的文件

当Linux计算机受到入侵时,常见的情况是日志文件被删除,以掩盖攻击者的踪迹。管理错误也可能导致意外删除重要的文件,比如在清理旧日志时,意外地删除了数据库的活动事务日志。有时可以通过lsof来恢复这些文件。

当进程打开了某个文件时,只要该进程保持打开该文件,即使将其删除,它依然存在于磁盘中。这意味着,进程并不知道文件已经被删除,它仍然可以向打开该文件时提供给它的文件描述符进行读取和写入。除了该进程之外,这个文件是不可见的,因为已经删除了其相应的目录索引节点。

在/proc 目录下,其中包含了反映内核和进程树的各种文件。/proc目录挂载的是在内存中所映射的一块区域,所以这些文件和目录并不存在于磁盘中,因此当我们对这些文件进行读取和写入时,实际上是在从内存中获取相关信息。大多数与 lsof 相关的信息都存储于以进程的 PID 命名的目录中,即 /proc/1234 中包含的是 PID 为 1234 的进程的信息。每个进程目录中存在着各种文件,它们可以使得应用程序简单地了解进程的内存空间、文件描述符列表、指向磁盘上的文件的符号链接和其他系统信息。lsof 程序使用该信息和其他关于内核内部状态的信息来产生其输出。所以lsof 可以显示进程的文件描述符和相关的文件名等信息。也就是我们通过访问进程的文件描述符可以找到该文件的相关信息。

当系统中的某个文件被意外地删除了,只要这个时候系统中还有进程正在访问该文件,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lsof从/proc目录下恢复该文件的内容。 假如由于误操作将/var/log/messages文件删除掉了,那么这时要将/var/log/messages文件恢复的方法如下:

首先使用lsof来查看当前是否有进程打开/var/logmessages文件,如下:

[root@test /]# lsof |grep /var/log/messages
syslogd 1283 root 2w REG 3,3 5381017 1773647 /var/log/messages (deleted)

从上面的信息可以看到 PID 1283(syslogd)打开文件的文件描述符为 2。同时还可以看到/var/log/messages已经标记被删除了。因此我们可以在 /proc/1283/fd/2 (fd下的每个以数字命名的文件表示进程对应的文件描述符)中查看相应的信息,如下:

[root@test /]# head -n 10 /proc/1283/fd/2
Aug 4 13:50:15 holmes86 syslogd 1.4.1: restart.
Aug 4 13:50:15 holmes86 kernel: klogd 1.4.1, log source = /proc/kmsg started.
Aug 4 13:50:15 holmes86 kernel: Linux version 2.6.22.1-8 (root@everestbuilder.linux-ren.org) (gcc version 4.2.0) #1 SMP Wed Jul 18 11:18:32 EDT 2007
Aug 4 13:50:15 holmes86 kernel: BIOS-provided physical RAM map:
Aug 4 13:50:15 holmes86 kernel: BIOS-e820: 0000000000000000 - 000000000009f000 (usable)
Aug 4 13:50:15 holmes86 kernel: BIOS-e820: 000000000009f000 - 00000000000a0000 (reserved)
Aug 4 13:50:15 holmes86 kernel: BIOS-e820: 0000000000100000 - 000000001f7d3800 (usable)
Aug 4 13:50:15 holmes86 kernel: BIOS-e820: 000000001f7d3800 - 0000000020000000 (reserved)
Aug 4 13:50:15 holmes86 kernel: BIOS-e820: 00000000e0000000 - 00000000f0007000 (reserved)
Aug 4 13:50:15 holmes86 kernel: BIOS-e820: 00000000f0008000 - 00000000f000c000 (reserved)

从上面的信息可以看出,查看 /proc/8663/fd/15 就可以得到所要恢复的数据。如果可以通过文件描述符查看相应的数据,那么就可以使用 I/O 重定向将其复制到文件中,如:

cat /proc/1283/fd/2 > /var/log/messages

对于许多应用程序,尤其是日志文件和数据库,这种恢复删除文件的方法非常有用。

本文参考:http://www.cnblogs.com/wanghaosoft/archive/2013/01/11/2857216.html

下载页面为:http://ivn.cl/2010/01/06/downloads-for-bandwidth-mod/ ,目前针对linux/unix的最新版本是0.92。

wget http://legacy.ivn.cl/files/source/mod_bw-0.92.tgz
tar zxvf mod_bw-0.92.tgz
apxs -i -a -c mod_bw.c 或
apxs2 -i -a -c mod_bw.c

配置参数非常丰富,可以满足很多需求,详见压缩包内的:mod_bw.txt

简单应用示例

Limit every user to a max of 10Kb/s on a vhost :

    <Virtualhost *>
      BandwidthModule On
      ForceBandWidthModule On
      Bandwidth all 10240
      MinBandwidth all -1
      Servername www.example.com
    </Virtualhost>

Limit al internal users (lan) to 1000 kb/s with a minimum of 50kb/s , and
files greater than 500kb to 50kb/s.

    <Virtualhost *>
      BandwidthModule On
      ForceBandWidthModule On
      Bandwidth all 1024000
      MinBandwidth all 50000
      LargeFileLimit * 500 50000
      Servername www.example.com
    </Virtualhost>

Limit avi and mpg extensions to 20kb/s.

    <Virtualhost *>
      BandwidthModule On
      ForceBandWidthModule On
      LargeFileLimit .avi 1 20000
      LargeFileLimit .mpg 1 20000
      Servername www.example.com
    </Virtualhost>

Using it the "right" way, with output filter by mime type (for text)
to 5kb/s:

    <Virtualhost *>
      BandwidthModule On
      AddOutputFilterByType MOD_BW text/html text/plain
      Bandwidth all 5000
      Servername www.example.com 
    </Virtualhost> 

编辑 /etc/ssh/ssd_config 文件,里面是可以允许某些用户登录,或者禁止某些用户登录的。

AllowUsers test

如果有这条的话,此系统将只允许test一个用户ssh登录,其他用户都会得到 Access Denied! 这个提示。
另起一行复制那条语句,把test替换为root,就可以登入了。

.tar
解包:tar zxvf FileName.tar
打包:tar czvf FileName.tar DirName
.gz
解压1:gunzip FileName.gz
解压2:gzip -d FileName.gz
压缩:gzip FileName
.tar.gz 和 .tgz
解压:tar zxvf FileName.tar.gz
压缩:tar zcvf FileName.tar.gz DirName
.bz2
解压1:bzip2 -d FileName.bz2
解压2:bunzip2 FileName.bz2
压缩: bzip2 -z FileName
.tar.bz2
解压:tar jxvf FileName.tar.bz2
压缩:tar jcvf FileName.tar.bz2 DirName
.bz
解压1:bzip2 -d FileName.bz
解压2:bunzip2 FileName.bz
压缩:未知
.tar.bz
解压:tar jxvf FileName.tar.bz
压缩:未知
.Z
解压:uncompress FileName.Z
压缩:compress FileName
.tar.Z
解压:tar Zxvf FileName.tar.Z
压缩:tar Zcvf FileName.tar.Z DirName
.zip
解压:unzip FileName.zip
压缩:zip FileName.zip DirName
.rar
解压:rar a FileName.rar
压缩:r ar e FileName.rar
rar请到:http://www.rarsoft.com/download.htm 下载!
解压后请将rar_static拷贝到/usr/bin目录(其他由$PATH环境变量指定的目录也可以):
[root@www2 tmp]# cp rar_static /usr/bin/rar

.lha
解压:lha -e FileName.lha
压缩:lha -a FileName.lha FileName

lha请到:http://www.infor.kanazawa-it.ac.jp/~ishii/lhaunix/下载!
>解压后请将lha拷贝到/usr/bin目录(其他由$PATH环境变量指定的目录也可以):
[root@www2 tmp]# cp lha /usr/bin/

.rpm
解包:rpm2cpio FileName.rpm | cpio -div
.deb
解包:ar p FileName.deb data.tar.gz | tar zxf -

转载自:http://www.blogjava.net/jiangjf/archive/2007/07/29/133122.html

:qx     开始记录宏,并将结果存入寄存器x
q     退出记录模式
@x     播放记录在x寄存器中的宏命令

稍微解释一下,当在normal模式下输入:qx后,你对文本的所有编辑动作将会被记录下来,再次输入q即退出了记录模
式,然后输入@x对刚才记录下来的命令进行重复,此命令后可跟数字,表示要重复多少次,比如@x20,可以重复20次。这个在文本的批处理中是非常有用的。

同时编辑多个文件
在vim众多的插件中,有一个叫minibuffer的插件,就是下面所说的标签页功能了,可以支持同时编辑多个文件。

标签命令

:tabe fn     在一个新的标签页中编辑文件fn
gt     切换到下一个标签页
gT     切换到上一个标签页
:tabr     切换到第一个标签页
:tabl     切换到最后一个标签页
:tabm [N]     把当前tab移动到第N个tab之后
对,正如你所想象的那样,跟eclipse, ue等的标签页是一个意思!
窗口命令
ctrl+w s     水平分割窗口
ctrl+w w     切换窗口
ctrl+w q     退出当前窗口(由于同时有多个文件,此命令不会影响其他窗口)
ctrl+w v     垂直分割窗口

其他
vim在保存之前不会对文件做实际的修改,只是加载到缓冲区中,对文件的编辑其实是对缓冲区的编辑,直到:w时才会存入物理文件。

:e file     把file加载到新的缓冲区中
:bn     跳转到下一个缓冲区
:bd     删除缓冲区(关闭文件)
:sp fn     分割窗口,并将fn加载到新的窗口中

退出编辑器

:w     将缓冲区写入文件,即保存修改
:wq     保存修改并退出
:x     保存修改并退出
:q     退出,如果对缓冲区进行过修改,则会提示
:q!     强制退出,放弃修改

查找替换

/pattern     向后搜索字符串pattern
?pattern     向前搜索字符串pattern
n     下一个匹配(如果是/搜索,则是向下的下一个,?搜索则是向上的下一个)
N     上一个匹配(同上)
:%s/old/new/g     搜索整个文件,将所有的old替换为new
:%s/old/new/gc     搜索整个文件,将所有的old替换为new,每次都要你确认是否替换

复制粘贴

dd     删除光标所在行
dw     删除一个字(word)
x     删除当前字符
X     删除前一个字符
D     删除到行末
yy     复制一行,此命令前可跟数字,标识复制多行,如6yy,表示从当前行开始复制6行
yw     复制一个字
y$     复制到行末
p     粘贴粘贴板的内容到当前行的下面
P     粘贴粘贴板的内容到当前行的上面
]p     有缩进的粘贴,vim会自动调节代码的缩进
"a     将内容放入/存入a寄存器,可以支持多粘贴板

附:比如常用的一个寄存器就是系统寄存器,名称为+,所以从系统粘贴板粘贴到vim中的命令为"+p,注意此处的+不表示操作符,二十一个寄存器。

移动光标
在vim中移动光标跟其他的编辑器中有很大的区别,不过一旦学会了,就会飞速的在文本中移动了。

h,j,k,l     上,下,左,右
ctrl-f     上翻一页
ctrl-b     下翻一页
%     跳到与当前括号匹配的括号处,如当前在{,则跳转到与之匹配的}处
w     跳到下一个字首,按标点或单词分割
W     跳到下一个字首,长跳,如end-of-line被认为是一个字
e     跳到下一个字尾
E     跳到下一个字尾,长跳
b     跳到上一个字
B     跳到上一个字,长跳
0     跳至行首,不管有无缩进,就是跳到第0个字符
^     跳至行首的第一个字符
$     跳至行尾
gg     跳至文件的第一行
gd     跳至当前光标所在的变量的声明处
[N]G     跳到第N行,如0G,就等价于gg,100G就是第100行
fx     在当前行中找x字符,找到了就跳转至
;     重复上一个f命令,而不用重复的输入fx
tx     与fx类似,但是只是跳转到x的前一个字符处
Fx     跟fx的方向相反
),(     跳转到上/下一个语句
*     查找光标所在处的单词,向下查找
#     查找光标所在处的单词,向上查找
`.     跳转至上次编辑位置

在屏幕上移动

H     移动光标到当前屏幕上最上边的一行
M     移动光标到当前屏幕上中间的一行
L     移动光标到当前屏幕上最下边的一行

书签

ma     把当前位置存成标签a
`a     跳转到标签a处

编辑

r     替换一个字符
J     将下一行和当前行连接为一行
cc     删除当前行并进入编辑模式
cw     删除当前字,并进入编辑模式
c$     擦除从当前位置至行末的内容,并进入编辑模式
s     删除当前字符并进入编辑模式
S     删除光标所在行并进入编辑模式
xp     交换当前字符和下一个字符
u     撤销
ctrl+r     重做
.     重复上一个编辑命令
~     切换大小写,当前字符
g~iw     切换当前字的大小写
gUiw     将当前字变成大写
guiw     将当前字变成小写
>>     将当前行右移一个单位
<<     将当前行左移一个单位(一个tab符)
==     自动缩进当前行

插入模式

i     从当前光标处进入插入模式
I     进入插入模式,并置光标于行首
a     追加模式,置光标于当前光标之后
A     追加模式,置光标于行末
o     在当前行之下新加一行,并进入插入模式
O     在当前行之上新加一行,并进入插入模式
Esc     退出插入模式

可视模式

标记文本
v     进入可视模式,单字符模式
V     进入可视模式,行模式
ctrl+v     进入可视模式,列模式,类似于UE的列模式
o     跳转光标到选中块的另一个端点
U     将选中块中的内容转成大写
O     跳转光标到块的另一个端点
aw     选中一个字
ab     选中括号中的所有内容,包括括号本身
aB     选中{}括号中的所有内容
ib     选中括号中的内容,不含括号
iB     选中{}中的内容,不含{}

#对标记进行动作
>     块右移
<     块左移
y     复制块
d     删除块
~     切换块中内容的大小写

whereis <程序名称>
查找软件的安装路径
-b 只查找二进制文件
-m 只查找帮助文件
-s 只查找源代码
-u 排除指定类型文件
-f 只显示文件名
-B <目录> 在指定目录下查找二进制文件
-M <目录> 在指定目录下查找帮助文件
-S <目录> 在指定目录下查找源代码

locate <文件名称>
在文件索引数据库中搜索文件
-d <数据库路径> 搜索指定数据库
updatedb
更新文件索引数据库

- 阅读剩余部分 -

以root身份登陆,执行:

# passwd 用户名 (修改密码)
# useradd 用户名 (添加用户)

具体示例如下:

[root@weed ~]# passwd root
Changing password for user root.
New UNIX password:
BAD PASSWORD: it is based on a dictionary word
Retype new UNIX password:
passwd: all authentication tokens updated successfully.

删除用户:

# userdel -r 用户名